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5-07-14 瀏覽次數:275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管外科楊軼教授團隊在美國長島猶太醫療中心Gregg Landis教授現場技術指導下,為3名頸動脈狹窄患者成功完成經頸動脈逆流血運重建術(TCAR)。該技術通過創新性腦保護機制,為高齡、復雜的頸動脈狹窄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療選擇。這也是該技術首次在西南地區開展,標志著華西醫院在頸動脈疾病治療領域再次取得了新突破。
此次接受手術的三名患者均為76至77歲的老年男性,均患有慢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全身多發性粥樣硬化,被診斷為重度顱外段頸動脈狹窄,有暈厥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癥狀。頸動脈狹窄是一種嚴重的血管疾病,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增加腦梗死的風險,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由于三位患者病情復雜,傳統的術式——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風險。”楊軼教授表示,CEA雖為治療金標準,但其創傷性和對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影響促使需要尋求更微創、更安全的替代方案。CAS雖是微創,仍需要操作者操縱導絲?導管越過股動脈?腹主動脈?主動脈弓?頸總動脈來建立穩定的輸送支架和球囊系統?在病變鈣化嚴重?牛型主動脈弓或Ⅲ型主動脈弓?血管嚴重曲折或同側頸總動脈開口狹窄的情況下操作弓部的導絲及導管可能較困難,且有一定危險?主動脈弓?頸總動脈導管操作可導致栓子脫落至腦部,由此帶來的腦栓塞風險不容忽視。為此,楊軼教授團隊為三位患者選擇了更為安全的TCAR手術,“它可以通過微創的頸動脈外科暴露與穿刺,避開主動脈弓,在體外建立動靜脈之間的高流量逆流系統,在持續逆流保護下完成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有效降低術中栓塞風險。”
7月1日,在血管外科學科主任趙紀春教授、主任黃斌教授、副主任馬玉奎教授的指導下,楊軼教授帶領胡桓睿副教授、向宇威主治醫師、周濤主治醫師順利完成3例TCAR手術。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未見不良并發癥,并分別于一周后順利出院。
據了解,相較于CEA和CAS,TCAR核心創新點在于頸動脈的動態逆流血流保護,在器械接觸病變之前就建立了逆流通道,操作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動脈壁上的斑塊鈣化的碎片)即刻被血流帶向體外過濾系統,幾乎不可能進入顱內循環,進一步降低腦梗死的風險,規避了CAS的栓塞風險。同時,TCAR僅需暴露部分頸總動脈,規避了CEA的頸部創傷與神經損傷風險,不涉及頸部組織的廣泛游離和牽拉,顱神經損傷風險極低,患者舒適度高,恢復快。
美國已有超過10萬例TCAR手術經驗,數據顯示TCAR術后30天內卒中率低至0.6%–1.4%,在安全性、可重復性、神經保護和微創程度上優勢明顯。目前,TCAR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各大中心僅有少量相關報道。
血管外科主任黃斌教授表示:“此次 TCAR手術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了華西血管中心MDT協作優勢,手術規劃及術中均得到了神經內科胡發云副教授的指導和協助。TCAR手術的成功實施,為我們治療頸動脈狹窄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這一新技術的應用,將為更多像他們一樣的高風險患者帶來新的選擇和治愈的希望。”該手術將在華西醫院血管外科常規開展,為更多頸動脈狹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